(文/方丽 图/龚文婕)7月初,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“汉江智护先锋队”奔赴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黄坪村。这支由机电工程学院与艺术设计学院学子组成的团队,以“机电之手护汉江”为使命,开启了为期10天的科技治水社会实践,为守护母亲河注入智慧力量。
科技赋能,精准锁定污染源
抵达当日,团队迅速投入工作。无人机首轮巡河便精准标记沿岸多处垃圾堆积点,同步生成河道污染坐标图。队员李杨泽毅介绍:“航拍影像结合红外监测,让我们快速锁定污染源,效率远超人工巡查。”这些高精度数据为后续精准治理提供了强大支撑。

人机协同,实战清污显高效
7月9日,团队自主研发的水面蓝藻收集船在重点河段大显身手。在2公里长的河道上,它持续高效清理漂浮垃圾与藻类,显著提升了污染物清除效率。公开的清污演示让村民亲眼见证了科技力量,直观的效率对比赢得阵阵惊叹。

技术扎根,培育本土守护者
团队不仅带来设备,更致力于留下技术火种。他们系统培训当地河长,培养出本土无人机巡河员,使其掌握了起飞、航线设定、污染点拍摄等核心技能。同时,基于多轮无人机数据,团队绘制出通俗易懂的“河道污染动态坐标图”,确保每位村民都能清晰了解污染分布。

科普入心,点燃乡村科技火种
在村委会与临时工作站,队员们通过实物展示、操作演示与互动问答,生动讲解无人机巡河与智能清污原理。特别是面向青少年群体,团队精心组织了科普宣讲,用图片视频与实物演示,点燃他们对科技环保的兴趣与热情。实践活动期间,团队还走访农户发放问卷200余份,精准梳理出村民对智能治水的四大核心需求,为技术精准下沉指明方向。

指导老师方丽强调,此次实践是专业优势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结合:“我们不仅用科技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更注重播撒种子,激发乡村内生动力。”这支年轻的“汉江智护先锋队”,用科技之眼洞察污染,以创新之手清除沉疴,更将智慧的火种深植于汉江之畔,为母亲河的清澈未来铺就了坚实的科技基石。